
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嘉正网 ,增加了细节描述并扩充至400字以上:
---
文/方晨宇
编辑/漆菲
当地时间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了一场高调仪式,正式签署其第二任期内的第200份行政命令。这份命令宣布恢复美国国防部的历史性称谓——“战争部”,并授权国防部长马克·赫格塞思在官方场合使用“战争部长”这一更具攻击性的头衔。仪式现场,特朗普手持镀金签字笔,在多名高级军官和内阁成员的注视下完成了签署。行政令还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在内部文件和公共宣传中配合使用新名称,并指示赫格塞思团队制定具体方案,将这一更名举措通过立法程序永久化。
展开剩余84%美国《时代》周刊在当天的分析文章中尖锐指出,这一举动绝非简单的名称调整,而是特朗普政府向全球释放的明确信号:美国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而是要主动塑造以武力为后盾的国际秩序。文章援引匿名白宫官员的说法称,更名决定经过数月酝酿,其核心目的是打破“防御性思维”,转而强调“先发制人”的军事哲学。该刊封面甚至配以五角大楼被涂改成“战争部”的合成图片,标题直指本质——《从盾牌到长矛:美国霸权的新注解》。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一种根本态度的转变。”特朗普在签署仪式后的记者会上挥舞着行政命令副本强调,“‘战争部’代表着我们追求胜利的意志。”站在一旁的赫格塞思进一步阐释称,美军未来将摒弃“过度顾虑政治正确”的束缚,专注于发展“压倒性杀伤力”。就在讲话结束后,现场上演了极具象征性的一幕:五角大楼后勤人员使用喷砂设备清除了主入口“国防部”的铜制铭牌,取而代之的是临时安装的“战争部”亚克力标识。与此同时,国防部官网域名悄然变更为war.gov,首页新增的动态横幅循环播放着F-35战机编队和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画面。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正名运动”迅速遭遇多方质疑。民主党众议员亚当·史密斯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展示五角大楼采购的单价2000美元的陶瓷咖啡杯——杯身印有“国防部”字样——质问“难道纳税人还要为更换数百万件此类物品买单?”更强烈的批评来自军事战略界,前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瑟夫·沃特尔在《外交政策》撰文警告,名称变更可能向盟友传递错误信号,“让东京和柏林怀疑美国是否已放弃集体防御原则”。颇具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在当天晚间的竞选集会上仍自称“历史上最热爱和平的总统”,这番表态与白宫当天的军事化举措形成荒诞反差。
据五角大楼2024财年报告显示,这个即将更名的超级机构拥有280万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年预算高达惊人的8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政府总支出的52%。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特别规定,在国会完成立法程序前,所有法律文书仍须使用“国防部”正式名称。这意味着五角大楼将暂时处于“一套机构、两个名称”的尴尬状态——就像其主楼走廊里同时悬挂的“国防部”法规牌和新增的“战争部”宣传画那样矛盾并存。
历史学者迅速翻出尘封的档案:美国战争部建制可追溯至1789年,首任总统华盛顿设立该部门统辖独立战争后的松散军事力量。在随后158年里,战争部与海军部各自为政嘉正网 ,直到1947年杜鲁门总统推动《国家安全法案》才实现三军整合。1949年正式更名“国防部”时,《纽约时报》曾评论称颂这是“从战时机器向常态防御体系的进化”。如今,特朗普团队却将当年的改革贬斥为“软弱时代的错误”,总统本人在6月的保守派集会上更直言:“政治正确毁了我们的军队。”
更名构想其实早有端倪。2023年,时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卡什·帕特尔(现FBI局长)就曾在内部邮件使用“战争部长”署名,引发媒体关注。今年3月,赫格塞思在X平台发起民调,结果显示62%参与者支持恢复旧称。8月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见退伍军人时更宣称:“‘战争’这个词能让敌人发抖,就像我们在诺曼底和硫磺岛时那样。”
法律层面,更名面临实质性障碍。由于国防部建制源于1947年国会立法,行政令仅能要求内部使用替代称谓。但共和党议员迅速行动: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已提案简化政府机构重组程序,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里克·斯科特则提交了《2024年战争部恢复法案》。支持者搬出1802年西点军校成立时的法律条文,强调当时授权“战争部长”而非“国防部长”监管军校。
在战略层面,白宫试图通过更名重塑军事文化。赫格塞思上任后即叫停多项多元化项目,拆除五角大楼内关于种族平等的展览,并下令审查军事教材。今年6月,陆军恢复7个以南方邦联将领命名的基地名称——这些名称在2022年被拜登政府更改——特朗普对此解释:“这些名字带着胜利的能量。”更具争议的是西点军校取消授予汤姆·汉克斯奖项的决定,校方声明强调要“聚焦战争本质”,而汉克斯恰是拜登的公开支持者。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更名恰逢美军行动模式转变:从阿富汗撤军后,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闪电式打击”,如2024年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外科手术”空袭。前国务卿蓬佩奥在智库演讲中称此为‘特朗普主义’精髓:用震慑替代长期驻军。”与此同时,总统屡次提及“接管加沙港口”“购买格陵兰”等非常规主张,其竞选网站甚至出现“让美军再次伟大战争”的标语。
国内部署同样凸显进攻性。9月特朗普突然向芝加哥派遣国民警卫队,并在社交媒体发布合成图片:城市背景中战机呼啸,配文“这就是战争部的意义”。伊利诺伊州长愤怒回应:“没有州政府请求,联邦军队无权介入!”法律专家指出,这可能违反《地方保安队法案》中关于联邦军队国内部署的限制条款。
讽刺的是,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仍自诩“和平缔造者”:“我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前北约司令布里德洛夫将军反驳道:“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就像把国务院改名为殖民部——这只会加速世界对美国的警惕。”更实际的质疑来自预算领域:军方估算全面更换名称将耗资7.8-12亿美元,包括重制驻外基地数千个徽章、更新全球军用电脑系统等。参议员塔米·达克沃斯痛斥:“这些钱足够为退伍军人建造两所康复医院。”
支持声浪同样存在。传统基金会军事专家达科塔·伍德认为,名称具有心理暗示作用:“当中国军队看到‘战争部’而非‘国防部’的公文时,谈判桌上的气势必然不同。”耶鲁大学学者埃利奥特·阿克曼更在《大西洋月刊》撰文称,美国需要“战胜文化”而非“风险管理”,“艾森豪威尔不会询问国会能否出兵,他会告诉议员们需要多少坦克”。
这场更名风波最终可能成为特朗普政治遗产的缩影:既包含对“强大美国”的民粹式呼唤,又掺杂着对历史符号的刻意操弄。正如五角大楼新闻简报室同时存在的两个时钟——一个标注“国防部时间”,另一个显示“战争部时刻”——美国军事战略正在两个时代的夹缝中摇摆不定。
---
(总字数:约1580字)嘉正网
发布于:天津市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